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所属一级学科:教育学
专业名称: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
专业代码:040102-13
二、培养目标
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求实创新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能积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现代计算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专门人才。
2.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当前最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现代教学设备;掌握教育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系统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熟悉所攻读方向的重要史料与文献,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信息;熟悉高、中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求和方法,了解其教学现状和理论研究状况,了解新课程体制下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际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毕业后能在教育管理部门和高、中等学校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在教育出版、教育电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承担音像教材制作、教育节目软件编制、教学媒体与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专业培训、宣传等工作。
三、研究方向
计算机教育研究
研究范围及内容:以计算机教育理论、计算机课堂教学、远程教育理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音像教材编制、电视广播节目软件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四、学制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三年,即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时间为2年,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时间为1年;在职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可延长1年,即课程学习时间为2年,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时间为2年;按规定修满35个课程学分、完成必修环节和论文工作。提前或延期毕业的研究生可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五、课程设置
硕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课、选修课、素质课和教学实践。实行学分制,本专业研究生课程最低要求为35学分,其中学位课程2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4学分,素质课不低于4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2门。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要求成绩合格,不计学分。
(一)学位课程
1.学位公共课(8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外国语
2.专业基础理论课(9学分 3×3)
现代教育原理导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学专业英语
3.专业方向必修课(8学分 2×4)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
教育测量与评价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
教育信息管理
(二)选修课程
1.专业选修课程(4学分 2×2)
现代计算机学科进展与学科教育前沿
现代教育的模式化研究
课件制作理论与实践
多媒体通信与远程教育技术
非线性编辑系统
计算机学科教学设计与中小学新课改专题研究
计算机学科教材与教学资源设计专题研究
网络与信息安全
网页制作与管理实践
高级数据库系统与实践
传播媒体与信息技术
虚拟现实及应用
现代密码学
2.素质课程(4学分 2×2)
教师教育专题研究
管理公文与申论写作指导
(三)实践环节(2学分)
六、教学和培养方式
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和学科组的集体指导作用,鼓励和发挥硕士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硕士生本人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同时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第一年主要学习公共课程和教育专业基础课程。
第二年主要学习专业学位课程以及专业选修课程,安排教育实习。
第三年撰写毕业论文。
七、实践环节
教学科研实践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巩固基础,提高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本学科研究生的教育要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提高实践能力。在第四学期安排5—6周的实习内容,在导师指导下,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主动争取承担各项社会课题,在实践中增长学习与科研能力。包括:参加校内外的科研、设计、调研、咨询、技术开发和服务等活动,以及教学实践(包括本科生教学、辅导实践、指导实习、指导毕业论文、主持课堂讨论等)。
硕士研究生实习的总工作量不少于54学时,对实习的考核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科学研究
1.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作为骨干参加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做出有效的贡献,否则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2.以第一作者(湖北师范学院为第一单位)在国内外本学科公开出版的省级及以上期刊至少发表一篇与其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
3.以理论研究为主的硕士研究生,至少发表一篇本学科公开出版的核心期刊及以上科研论文。
九、成绩考核
课程学习按学分计算,课程考试或考查合格,才能给予规定的学分。
学位课程采用考试、选修课采用考查、论文等形式,成绩可以百分制计,也可以分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不及格五等;学位课合格标准为“中”,选修课合格标准为“及格”;学位课程三分之二以上达到优良者,方可参加学位论文答辩。所有学位课程的成绩均要达到中等以上方能授予学位,学位课程达不到及格的必须重修。考查记分采用及格和不及格两级记分方式。
十、学位论文撰写
1.第四学期,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
2.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
3.论文开题
硕士研究生应于第四学期后期提交论文撰写计划,并向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求硕士研究生报告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课题研究计划等。指导教师对其开题报告组织集体讨论,提出意见,认可后确定论文题目,方能正式开展论文撰写工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实施计划、核心观点、创新点,以及相关的参考书目和文献资料等。
4.论文撰写
硕士研究生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每隔1-2个月,要求向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报告论文进展情况,以便帮助硕士研究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论文写作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时间,以确保论文的写作质量。
正文一般不少于三万字,外文摘要2000字符,中文摘要800字。
论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正文、附录和参考文献的编排,都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论文规范,所有的注码必须注明:①国别(或时代)、②作者(或译者)、③书刊名称、④卷次(章节)、⑤页码、⑥出版社、⑦出版时地;否则不能参加答辩。
为方便审读,论文行距应较宽松,用4号字或小四号字。
十一、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一)论文答辩
经导师和指导小组同意,符合答辩条件的,可申请参加答辩。
1. 硕士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2.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2位(或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
3. 答辩委员会由4-5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二)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附: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表
类 别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 学期 | 教学 方式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
学 位 课 程 | 必 修 课 公 共 | 0000A0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6 | 1 | 讲授 | 考试 |
|
0000A00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 | 18 | 2 | 讲授 | 考试 |
| ||
0000A0004 | 第一外国语 | 5 | 108 | 1, 2 | 讲授 | 考试 |
| ||
理论课 专业基础 | 0401B0201 | 现代教育原理导论 | 3 | 54 | 1 | 讲授讨论 | 考试 |
| |
0401B0202 | 教育心理学 | 3 | 54 | 1 | 讲授讨论 | 考试 |
| ||
0401B0204 | 教育学专业英语 | 3 | 54 | 2 | 讲授讨论 | 考试 |
| ||
研究方向 必修课 | 0401C0201 |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 | 2 | 36 | 2 | 讲授 | 考试 |
| |
0401C0202 | 教育测量与评价 | 2 | 36 | 3 | 讲授 | 考试 |
| ||
0401C0203 |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 | 2 | 48 | 3 | 讲授 | 考试 |
| ||
0401C0204 | 教育信息管理 | 2 | 48 | 3 | 讲授 | 考试 |
| ||
选 修 课 | 素质课 | 0401D0001 | 教师教育专题研究 | 2 | 36 | 1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不少于4学分 |
0401D0002 | 计算机实用技术 | 2 | 36 | 1 | 讲授实验 | 操作、作品 | |||
0401D0003 | 管理公文与申论写作指导 | 2 | 36 | 2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
专业选修课 | 0401D0201 | 现代计算机学科进展与学科教育前沿 | 2 | 36 | 3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不少于4学分 | |
0401D0202 | 现代教育的模式化研究 | 3 | 36 | 3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
0401D0203 | 课件制作理论与实践 | 2 | 36 | 3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
0401D0204 | 多媒体通信与远程教育技术 | 2 | 36 | 3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
0401D0205 | 非线性编辑系统 | 2 | 36 | 3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
0401D0206 | 计算机学科教学设计与中小学新课改专题研究 | 2 | 36 | 4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
0401D0207 | 计算机学科教材与教学资源设计专题研究 | 2 | 36 | 4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
0401D0208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2 | 36 | 4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
0401D0209 | 网页制作与管理实践 | 2 | 36 | 4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
0401D0210 | 高级数据库系统与实践 | 2 | 36 | 4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
0401D0211 | 传播媒体与信息技术 | 3 | 36 | 4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
0401D0212 | 虚拟现实及应用 | 3 | 36 | 4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
0401D0213 | 现代密码学 | 3 | 36 | 4 | 讲授讨论 | 笔记、论文 | |||
补 修 课 | H1501007 | 数据结构 |
|
|
| 讲授 | 考查 | 不少于2门,不记学分 | |
H1501011 | 数据库原理 |
|
|
| 讲授 | 考查 | |||
H1501018 | 计算机网络 |
|
|
| 讲授 | 考查 | |||
H1501019 | 多媒体原理与技术 |
|
|
| 讲授 | 考查 | |||
实践 环节 | 0401E0201 | 教学实践 | 1 |
|
|
|
|
| |
0401E0202 | 学术活动 | 1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