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02-14)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领域)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方向)
所属学院
04教育学
0401教育学
040102-14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
15网赌网站哪个信誉好
二、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作风;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科学精神,能积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现代计算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专门人才。2.具备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当前最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现代教学设备;掌握教育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系统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最新动态,熟悉所攻读方向的重要史料与文献,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信息;熟悉高、中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求和方法,了解其教学现状和理论研究状况,了解新课程体制下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际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4、毕业后能在教育管理部门、中小学、高等学校从事管理、教学和教研究工作;能在教育出版、教育电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承担音像教材制作、教育节目软件编制、教学媒体与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专业培训、宣传等工作。
三、研究方向(或领域)
方向代码
方向名称
方向分支领域
040102-14
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
主要研究计算机教育理论与实践、计算机课堂教学教法、在线教育理论与实践、计算机辅助教学理论与实践、音像教材编制、教学软件制作等内容。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术型:学制3年,学习年限3-4年。
五、课程设置方案
(共43学分,其中:必修18学分,选修9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学位论文12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分 | 总学时 | 开课学期 | 教学形式 | 课程类型 | 课程性质 | 考核方式 | 开课单位 | 课程说明 |
公共必修课 | 7 | |||||||||
09XG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2 | 32 | 1 | 讲授 | G | W | 考试 | 马院 | |
09XG03 | 自然辩证法 | 1 | 16 | 1 | 讲授 | G | W | 考试 | 马院 | |
03XG01 | 外国语1(综合英语) | 2 | 32 | 1 | 讲授 | G | W | 考试 | 外院 | |
03XG02 | 外国语2(英语口语) | 1 | 16 | 1 | 讲授 | G | W | 考试 | 外院 | 外教授课 |
15XG03 | 计算机英语 | 1 | 16 | 2 | 讲授 | G | W | 考试 | 计科 | |
学科基础课 | 6 | 一级学科 | ||||||||
05XJ01 | 教育科研方法导论 | 2 | 32 | 1 | 讲授 | J | W | 考试 | 教科 | |
05XJ02 | 教育心理学 | 2 | 32 | 1 | 讲授 | J | W | 考试 | 教科 | |
05XJ08 | 现代教育原理导论 | 2 | 32 | 1 | 讲授 | J | W | 考试 | 教科 | |
专业方向课 | 5 | 二级学科 | ||||||||
15XF03 | 计算机辅助教育测量与评价 | 3 | 48 | 3 | 讲授 | F | W | 考试 | 计科 | |
15XF04 | 计算机课程与教学论 | 2 | 32 | 2 | 讲授 | F | W | 考试 | 计科 | |
综合素质课 | 3 | |||||||||
01XK01 | 管理公文与申论写作 | 1 | 16 | 1-3 | 讲授 | K | N | 考查 | 文学 | |
15XK01 | 计算机实用技术 | 1 | 16 | 1-3 | 讲授 | K | N | 考查 | 计科 | |
21XK01 | 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 | 0.5 | 8 | 1-3 | 讲授 | K | N | 考查 | 招就 | |
05XK01 | 教师教育专题研究 | 0.5 | 8 | 1-3 | 讲授 | K | N | 考查 | 教科 | 师范相关 |
专业任选课 | 6 | |||||||||
07XX03 | 美学理论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美院 | |
15XX03 | 传播媒体与信息技术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08 | 多媒体应用技术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09 | 非线性编辑系统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11 | 高级数据库系统与实践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13 | 计算机课程论研究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14 | 计算机网络基础与实践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15 | 计算机学科教材与教学资源设计专题研究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16 | 计算机学科教学设计与中小学新课改专题研究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18 | 课件制作理论与实践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28 | 网络与信息安全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29 | 网页制作与管理实践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32 | 现代计算机学科进展与学科教育前沿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33 | 现代教育的模式化研究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36 | 虚拟现实及应用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15XX38 | 智能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2 | 32 | 3 | 讲授 | X | N | 考查 | 计科 | |
专业补修课(不计学分) | >=2门 | |||||||||
15XB01 | 多媒体应用技术 | 讲授 | B | N | 材料 | 计科 | 跨专业入学学生 | |||
15XB03 | 计算机网络 | 讲授 | B | N | 材料 | 计科 | ||||
15XB05 | 数据结构 | 讲授 | B | N | 材料 | 计科 | ||||
15XB06 | 数据库原理 | 讲授 | B | N | 材料 | 计科 | ||||
实践环节 | >=4 | |||||||||
XSSJ01 | 假期社会实践 | 1 | 2-4 | 活动 | S | N | 考查 | 计科 | 必修 | |
XSSJ02 | 专业学术活动 | 2 | 2-6 | 活动 | S | N | 考查 | 计科 | 必修 | |
XSSJ03 | “三助”实践(助教) | 1 | 3-6 | 活动 | S | N | 考查 | 计科 | 可选 | |
XSSJ04 | “三助”实践(助管) | 1 | 3-6 | 活动 | S | N | 考查 | 计科 | 可选 | |
XSSJ05 | “三助”实践(助研) | 1 | 3-6 | 活动 | S | N | 考查 | 计科 | 可选 | |
学位论文 | 12 | |||||||||
XSLW01 |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 2 | 3 | L | N | 材料 | 各院 | 3学期末 | ||
XSLW02 |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 | 2 | 4 | L | N | 材料 | 各院 | 4学期末 | ||
XSLW03 | 学位论文检测评审 | 2 | 5 | L | N | 材料 | 各院 | 5学期末 | ||
XSLW04 | 学位论文答辩 | 6 | 6 | L | N | 材料 | 各院 | 6学期末 | ||
共计 | 43 |
课程类别:G公共必修课,Z专业必修课(J学科基础课,F专业方向课),X专业选修课,K跨院选修课,B补修课,S实践环节,L学位论文;课程性质:W学位课,N非学位课
六、主要实践环节
教学实践是研究生培养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必要环节。本学科研究生实践环节教学将安排在第二至第六学期。各类实践环节主要包括:
(1)社会实践,1学分。硕士生应利用寒暑假时间,结合相关课题、项目或论文工作,参加社会调查不少于10天,完成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不少于6000字)。
(2)专业学术活动,2学分,硕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15次以上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读书报告会,主讲不少于2次。包括参加各类调研、咨询、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根据活动记录考核,至少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学习期间应主讲两次学术报告,一般在开题报告前后 3 个月内各一次。学术报告内容为读书报告、文献综述、调研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不含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
(3)助教实践,1学分,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参与本科生教学不少于16学时,包括本科生讲课、辅导实践、指导实习、指导毕业论文、主持课堂讨论等,根据活动记录考核。
(4)助管实践,1学分,不少于20小时,包括教学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助理班主任工作等,根据活动记录考核。
(5)助研实践,1学分,硕士生应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承担相应的课题研究任务,包括参加校内外的科研项目、技术开发等项活动。提倡和鼓励硕士生申请各种科研基金项目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课题。根据活动记录考核。
除以上实践环节外,应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特色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和考核办法由学科与导师共同制定,研究生参加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记入《湖北师范学院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导师或学科组进行考核并认定学分,合格与否将作为其能否学位论文答辩的资格审核条件之一。
七、主要科研要求
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基本具备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以湖北师范学院为署名单位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八、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选题、开题报告、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标准、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评阅、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研究、撰写及答辩的时间要求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12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即可获得。
1、论文选题。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通过文献阅读、调研,和导师交流、研讨等方式确定论文选题。
硕士研究生在撰写论文前,必须广泛阅读,大量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此确定学位论文题目。论文的选题要切实反映本学科领域近期的研究成果,关注国际研究的主流和前沿,具有开创性,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创造性的见解,一般安排在第2学期末完成。
2、开题报告。论文开题硕士研究生必须撰写完整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包括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研究重难点、研究的创新点与研究局限等。开题报告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学院研究生秘书,由学院以学术海报的方式提前一周公开张贴。论文开题未获通过的硕士生应重新组织开题,直至最终通过,方可撰写论文,安排在第3学期末完成。
3、中期考核。中期审查论文开题通过后,硕士生应充分吸纳导师组建议开展论文写作工作。硕士生应按照论文研究计划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在进入中期审查之前完成不少于2次的学位论文进展报告。硕士生应在入学后第四学期初(根据具体情况可调整)通过中期审查。中期审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末完成。
4.论文撰写。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导师组做阶段性报告,并在导师组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硕士研究生必须保证投入论文写作的时间不少于 1 年以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
5.学位论文检测与评审。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申请人应提交学位论文,由学校组织不少于2人(至少1人为外校)学科专家对论文进行评阅,评阅通过后才能组织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第5学期末。
6.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实行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制度(正式答辩前三个月)。在预答辩合格或通过修改合格后方可申请正式答辩,学校审核合格后方可举行正式答辩会,一般安排在第6学期末。
7.授予学位要求:修完规定课程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授予条件者可授予相应的硕士学位,具体按《湖北师范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执行。
九 培养方式
我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采用导师负责制。导师应对所指导的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学习与研究工作等方面全面负责。导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取向、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个人培养计划;全程指导硕士研究生的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导师有义务为学生毕业、就业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同时,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又要重视发挥整个学科的集体指导作用,还要注意鼓励和发挥硕士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硕士生本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跨专业合作培养,鼓励将培养过程与服务地方信息产业相结合。学习要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同时要严格进行考核,建立必要的筛选制度,确保硕士生的培养质量。
课程学习按学分计算,学位课程、研究方向课程必须考试,选修课原则上也要求考试,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所有学位课程的成绩均要达到75分方能授予学位,学位课程达不到及格的必须重修。考查记分采用及格和不及格两级记分。
学科 | 分管 | 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